【值得收藏】盘点改革开放四十年 中国医疗卫生大事记

 
 
1978

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同年7月,国家医药管理总局成立,为国务院直属机构,主要任务是结束条块分割的现状,形成统一的医药监管体制。

 

在全国开始开展儿童计划免疫工作

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对适龄儿童及时、有效地开展预防接种,接种疫苗已绝大多数实现国产。

 

全国整个医药工业销售为72.8亿元

 
 
 
1979

1979年于日内瓦原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在全球消灭天花证书上代表中国签字。

 

同年卫生部修订了药政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组织制定了《新药管理办法(试行)》,对新药的定义、分类、科研、临床、鉴定、审批和生产等管理工作提出了全面具体的规定。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我国对新药评价工作真正进行立法管理的开始。

 
 
1980

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谷牧同志在中国大冢视察工作

成立我国第一个合资制药企业

8月2日,由现中国医药集团与日本大冢制药株式会社共同投资设立的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成立,拉开了中国医药行业对外开放的序幕

 
 
 
1981

赤脚医生:一个时代的符号

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起步,旧有的农村合作医疗失去依托,并逐渐解体。以“赤脚医生”闻名的中国模式,逐步淡出舞台。

 
 
 
1982

国家医药管理局

国家医药管理总局改为国家医药管理局,划归原国家经委,成为药品工商企业的主管部门,不再是国务院直属机构。

 
 
 
1983

中国预防医学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

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983年 ,中国首次发现神经管畸形的高发问题并在全国建立了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开展了积极的科学研究和防治工作。

 
 
 
1984

一次特别的庆祝

国家医药管理局在上海为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现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名誉院长、 药物化学家雷兴翰从事教学科研五十五年和抗生素专家童村从事教学科研五十年举行庆祝座谈会。

 
 
 
1985

我国第一部《药品管理法》正式施行

结束了医药行业“无法可依”的局面

 

中国的医改元年

4月25日,国务院批转了卫生部1984年8月起草的《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其中提出:“必须进行改革,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开阔发展卫生事业的路子,把卫生工作搞好。”由此,中国的全面医改正式启动。

 
 
 
1986

确定“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

国务院批准成立全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协调小组,确定每年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

 
 
 
1987

我国第一个自主发明,具有全新化学结构的新药问世

由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现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桂林制药厂、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广西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研制的青蒿琥酯获得新药证书。

 

由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现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桂林第二制药厂、广州中医学院等合作研制的青蒿琥酯注射液也同时获得新药证书。

 

青蒿素以及衍生品的科学发现,被认为是整个20世纪下半叶最伟大的医学创举

 
 
 
1988

国家医药管理局

国家医药管理局(副部级)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1989

医院被划分为三级十等

11月,卫生部正式颁发实行医院分级管理的通知和办法。医院按照任务和功能的不同被划分为三级十等, 这一办法能更客观地反映医院的实际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医院在政府的控制下展开有序的合作和竞争。
 
 
 
1990

全国免疫接种率达到85%以上

 
 
 
1991
初步构建医药卫生技术的政策法规体系
从90年代起,卫生部出台了大量的临床诊疗标准、指南等规范性文件,包括《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人工耳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实验室诊断工作程序》、《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常用计划生育技术常规》和《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等。

 

4月9日,七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提出,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是:“贯彻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中西医并重,为人民健康服务,同时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

 
 
 
1992

深圳率先进行了职工医院制度改革

9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文件要求:改革卫生管理体制,拓宽卫生筹资渠道,完善补偿机制;转换运行机制,推进劳动人事及工资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医疗卫生单位的自主权,使单位真正拥有劳动人事安排权、业务建设决策权、经营开发管理权和工资奖金分配权。
 
 
 
1993

社会参与——消灭脊髓灰质炎

12月5日,江泽民在北京为一名儿童喂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后,小朋友亲吻江爷爷。新华社发

 
 
 
1994

国家医药管理局

国家医药管理局返回到原国家经贸委(司局级)

 

为消除碘缺乏造成的危害,1994年 ,我国发布《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 同年,又发布了《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规划纲要》

 
 
 
1995

“两江模式”开辟了中国医保改革的先河。

1月,国务院在江苏镇江、江西九江开始职工医疗保险“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试点,以求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

 
 
 
1996

第一次全国卫生工作会议

12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此次会议为下一步卫生改革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7

 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提出了推进卫生改革的总要求,在医疗领域主要有改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卫生管理体制、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卫生机构运行机制等。这些指导思想成为这一轮改革的基调和依据。

 
 
 
1998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1998年4月16日,国家医药管理局合并原卫生部的药政司、吸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部分职能,组成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部级)。

 

中央机构改革

11月26日,由中国医药公司、中国医药工业公司、中国医疗器械公司、中国医药对外贸易公司、四川抗菌素研究所、武汉医药设计院、重庆医药设计院合并成立中国医药集团

 

1998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要求在全国建立覆盖全体城镇职工,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这标志着全国城镇职工医保改革的开始,也是我国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开始。
 
 
 
1999
4月19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颁布《关于我国实行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颁布《关于我国实行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
 
 
 
2000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开始实施

 

 
基本上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的阶段目标

经过十年的努力,截止到2000年,我国绝大部分省份和地区彻底摆脱了碘缺乏病的危害,缺碘人口由7.2亿减少到近1亿。

 

2000年:全国实现无脊灰目标。
 
 
 
2001

10月,我国印发《关于完善城镇医疗机构补偿机制落实补偿政策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和完善医院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逐步降低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重,积极稳妥推进医院门诊药房改为药品零售企业的试点工作等一系列弱化药品收益对医院的补偿作用的措施。

 
 
 
2002

 

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003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务院直属 副部级)

 

加快推进我国医疗体制改革

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这是我国农村卫生改革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有效减轻了农民的疾病经济负担,使越来越多的人摆脱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困境。

 

2003年全国部分县市试点新农合医疗制度

 
 
 
2004
7月1日起,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明确规定,抗生素类、磺胺类、抗结核类、抗真菌类和喹诺酮类5类约400种抗菌药,须凭执业医师处方购买。
 
 
 
2005

顾秀莲看望中国第13亿个小公民 新华社记者陈树根摄

中国第13亿公民出生

1月6日凌晨零点零2分,迟到了4年的中国第13亿公民张亦弛在北京市妇产医院降生。

 
 
 
2006

九个传统医药项目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5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中医诊法、中药炮制技术、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针灸、中医正骨疗法、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胡庆余堂中药文化、藏医药等9个传统医药项目列入其中。
 
 
 
2007

确定首批基本药品定点生产企业

国家药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旨在切实保障常用廉价药品的市场供应。包括国药股份在内的十家公司,这次“基本药品定点生产企业”的举措,作为一种具有标本意义的切实办法,在最终解决“药价虚高”问题的道路上向前迈上一个台阶。

 
 
 
2008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管理 副部级)

 

抗震救灾

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我国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受国务院委托,作为中央医药储备单位的中国医药集团,在短短一周之内,将价值三亿元的救灾药品及时送往灾区,圆满完成国家医药储备调拨任务。

 
 
 
2009

医药体制改革

3月17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五项重点改革措施和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长远目标。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简称“新医改方案”)发布,2009年-2011年重点抓好五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2010

我国完成1.02亿人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

2010年9月,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开展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以尽可能给予免疫空白人群接种机会,最大限度阻断麻疹病毒的传播,加快消除麻疹进程,提高全人群健康水平。9月11日至29日,全国共接种1.02亿人,没有与疫苗接种相关的死亡病例发生,没有群体性不良反应发生。本次强化免疫活动异常反应发生率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参考指南,低于既往水平。

 

2010年基本实现全国农村居民覆盖

 
 
 
2011

我国麻疹发病率降低到历史最低水平

发病率从2010年的28.6/100万下降到7.6/100万,病例数较2010年同期下降73.5%,降低到历史最低水平。

 
 
 
2012

取消药品加成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以下简称安排)指出,采取调整医药价格、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和落实政府办医责任等综合措施和联动政策,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

 

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中国消除新生儿破伤风

在2012年10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已经消除新生儿破伤风,这是中国妇幼卫生领域的重要成就。

 
 
 
2013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务院直属 正部级)

 
 
 
2014

5月,世卫组织第67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并通过了由我国发起提出的传统医学决议。

 
 
 
2015

中国第一个诺贝尔医学奖

10月5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李克强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表示祝贺。

 

5月,我国提前一年宣布消灭致盲性沙眼,这是公共卫生领域的一项重大成就。

 
 
 
2016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76.5岁,比新中国成立之初提高了41.5岁,并继续呈稳步上升趋势

 
 
 
2017

习近平出席中国向世卫组织赠送针灸铜人雕塑仪式

 

1月18日,习近平在致辞中指出,我们要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传统医学,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中国期待世界卫生组织为推动传统医学振兴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截至2017年,我国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超过13.5亿,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2017年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450元,医保目录新增375个药品,保障范围不断扩大,报销比例不断提升。在基本医保普惠的基础上,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覆盖10.5亿人,大病患者合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平均提高12个百分点左右。

 

全国整个医药工业销售为2.96万亿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医药产业整体规模增长壮大了超过400倍

 
 
 
2018

大部制改革

2018年3月13日,国务院大部制改革方案出炉。根据方案,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不再保留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不再设立国务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建国家医疗保障局;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单独组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不再保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计划免疫取得的重大成就

1978年实施免疫规划以来,我国麻疹发病人数从最高的年900万例下降到2017年不到6000例;流脑发病人数从最高的年300万例下降到2017年的不到200例;乙脑发病人数则从最高的年20万例下降到2017年的1000例。1992年至今,我国通过接种乙肝疫苗,超过8000万名儿童免于乙肝感染。2014年调查显示,5岁以下儿童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率降至0.5%以下。其中绝大多数是我国自主生产的疫苗。

 

声明:本次盘点难免挂一漏万,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内积极留言补充。图片、文字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在后台联系工作人员删除。

创建时间:2021-10-26 19:43
返回